五一节又去庐山,是第二次去,走的不同于上次的线路,一般游客去庐山总是上牯岭,黄金周牯岭上更是人满为患了,我上次已去过,一向不爱凑热闹,就在庐山下的景区走走,几个景点人都不多,颇为清雅幽静,甚合吾意。大家跟着我的脚步一起走走吧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公路远眺五老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绿韵~
秀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景区内山奇水秀,摩岩碑刻如林,自古便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之美誉。
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峡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诸秀汇集,各施其妍。
李白曾在此写下千古不朽的诗篇
秀峰位于星子县,下得山来顺便看了看星子县的文物
相传这儿也曾是周瑜点将台
如今早已看不出当年的威风,只有老石狮仍无语守望
在庐山随处可闻的自然清新的山气中,你或许能嗅到隐于其间的一缕缕书香。香自何处来?一路寻芳问迹,白鹿洞书院在世人的惊诧中,在人们的记忆里走了出来。在五老峰下的密林深处,曾经有多少满腹经纶的学者踱步幽径冥思苦想;多少踌躇满志的学子踞坐石凳废寝忘食?一代理学大师在这里横空出世,其追随者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愈发使得书院美名波及海内。理学大师乃宋代朱熹——深刻影响其身后七百余年的中国宋学的开山鼻祖;书院即庐山白鹿洞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也有人称它是海内第一书院。
这个贤字有特色:忠臣宝贝呀!古今同!!!
朱子教条,流传了上千年,至今国内外仍有多所大学将之作为校训.
物是人非,只有千年桂花树仍年年飘香~
第二天去三叠瀑,这是几天内人最多的一个景区,也是缘于近年的宣传:不到三叠瀑,枉做庐山客。虽挤,风景还是不错的。
下午去观音桥
陆羽常来这里仰观山色浮云,俯视招隐清泉,取水于亭中烹煮云雾茶。经此泉烹煮 的云雾茶,汤色碧亮,鲜美怡神,香馨持久。最后他将招隐泉评定为“天下第六”。后来,陆羽便在此石亭中,一边饮用着第六泉水烹煮的云雾茶,一边编撰他的《茶经》。真是“翁在野亭醉,皆为泉入心”。
号称“江南第一古桥”的千年国宝--观音桥又名栖贤桥或三峡桥,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座石造单孔桥,长24.4米,宽4米,桥面铺以大石,两侧砌有石栏,桥孔内圈由七行长方形石首尾相衔,凹凸榫结,渐弯呈弓形。
在桥孔正中石块上刻有当日造桥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江洲匠陈智福、弟智汪、智洪”。
别称“三峡涧”的栖贤大峡谷是产生于几百万年前由地质运动形成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大峡谷里的清泉激流冲成了二十四潭;如:玉渊潭、浴仙潭、金井潭等。
翠竹悠悠~
这是女儿在潭边做的小盆景
此二树为蒋介石妇夫所栽
第三天去了石钟山,苏轼写过一篇《石钟山记》十分有名,我们上中学都曾背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山中一位老先生将山石击奏成乐,且高唱石钟山歌,颇能入耳.
别有洞天
祝愿大家都能健康长寿
宛若江南园林
船上观石钟山有如一天然盆景
下午去龙门洞,洞看得多了,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龙宫洞位于彭泽县境内乌龙山下。是全世界已开放的800多个溶洞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外面生就天然“龙门”,又称拱桥。
天上神仙府?
这是龙门洞比较独特的地方
最后一天匆匆游览一下九江市内几处历史遗迹。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我们先来到琵琶亭,这是为纪念白居易那首著名的《琵琶行》而建的。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九江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崭变通途.
它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我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桥,也是我国目前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桥下绿洲
为了消灾免患,明代万历丙戍年(公元1586年),九江郡守吴秀,汇集高师名匠,在回龙矶上修建了江天锁钥楼(又名锁江楼),其南筑文塔(又名锁江塔),后因地震,楼毁塔存.
至清末,楼、轩俱毁。唯有锁江塔,在400余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历尽沧桑,不仅经历过长江洪峰无数次的冲击,地震的摇摆,飓风的掀卷,而且挺立了日军炮火的轰击。
江南名楼:浔阳楼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叙述,宋江在浔阳楼醉题反诗,引出了一幕闹江州故事,颇令人寻思回味 。
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即到四周环水的烟水亭。
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离开九江,经南昌返福州,再次路过腾王阁,(我已三次登上此阁,人说事不过三),此次就没有再上腾王阁。唯有:秋水共长天一色,始终未偿见:落霞与孤鹜齐飞。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再见庐山,再见江西.
归程的起点:南昌站。
完毕,谢谢欣赏。
评论